本文刊载于《电子政务》2017年第2期,转载引用请注明。
以法制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构筑网络强国——《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解读[J].电子政务,2017(2).
2016年是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之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连同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讲话,这些讲话、法律和战略,其精神、主旨、目标一脉相承,都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法规文献,在我国网络发展、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强国建设征程上具有基础性作用和里程碑意义。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讲话和《网络安全法》,有关分析解读已经很多、很详细、很深入了,这里仅就2016年底发布的《战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战略》对维护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战略》的发布针对性很强,对我国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战略》着眼于把中国由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个战略目标,聚焦于网络安全这个核心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形势(机遇和挑战)、目标、原则和任务。《战略》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了网络安全“事关人类共同利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国家安全”。维护我国网络安全是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指出的,“《战略》是指导未来10年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意义重大。”
其次,《战略》指导思想明确,对网络安全形势的论述全面系统,具有战略性和全局的高度。《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系统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目的在于指导中国网络安全工作,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战略》从“七个新”,即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国家主权的新疆域,全面阐述了我国网络安全的形势和机遇,论述了互联网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同时明确指出“网络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三,《战略》的目标明确、原则清晰、任务精准,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战略》明确宣示以实现建设网络强国为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积极防御、有效应对,按照“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十字方针,积极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最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战略》还指出了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即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平利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统筹网络安全与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七项战略任务,即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
第四,《战略》明确提出“网络主权”的主张,将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作为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首要原则,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响亮的声音,提出中国的重大主张,特色鲜明,具有显著的网络时代特征。《战略》前后17次提到“主权”,其中“网络空间主权”“网络主权”出现8次。《战略》将互联网和网络空间提升到国家主权新疆域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认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国家主权拓展延伸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早在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就已经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的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9日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将“尊重网络主权”作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的第一条原则,“网络主权”概念和“尊重网络主权”主张的提出已经两年有余,《战略》再次明确提出并反复强调“网络主权”“网络空间主权”“尊重维护网络主权”,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主张和战略构想的必然,也说明中国关于“网络主权”的主张是一贯的、深思熟虑的,中国维护网络主权的态度是真诚的、决心是坚定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网络空间的形成,网络空间作为国家疆域的自然扩展,网络主权作为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适时提出网络主权的概念,并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尊重网络主权”的鲜明主张,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大贡献,对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各国国家安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需要在开放合作和不断发展中维护网络安全
《战略》提出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主权等重大战略议题,也从形势、目标、原则和任务等方面对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然而,从战略到具体政策措施落实直至最后的结果出现——即网络安全的维护和持续,不可能立竿见影,网络安全不可能一蹴而就,网络安全维护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网络空间作为国家主权的新疆域,网络安全作为新出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必然有不同于传统安全问题和不同于传统国家主权的新情况、新特点,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主权观念来理解。网络主权不应该是中国一个国家单方面的诉求和主张,而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主张和要求,网络安全也需要在开放合作、互联互通的环境下来维护和保障。对此,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4·19讲话”,还是《战略》都有清晰的阐述。
第一,要在开放的互联网和国际大环境中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互联网的特点是互联互通,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互联网给人类、给世界所带来的一切好处和利益,所造成的一切风险和损害,都是基于互联网开放的本质特点。网络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条件下的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指出,“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的维护不能靠将网络封闭起来,中国国家安全的保障不能靠将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中国网络安全能力、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的维护,归根到底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国家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博弈,在与高手过招、切磋中不断学习、提升,在互联网的风风雨雨中,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实战中成长起来、强大起来。
第二,要在竞争发展中维护网络安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已有精辟论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网络一方面在造福世界、造福中国,另一方面也给世界和中国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和安全威胁。即便如此,也不能停下步来维护网络安全,更不能不惜代价来追求绝对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来解决,停下脚步并不安全,落后、不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中国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维护和持续保障,归根结底是要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加快发展和前进的步伐。尽快将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实现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第三,要从整体上维护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和网络空间,安全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网上网下息息相关,国内外安全相互影响,经济、政治、社会安全与网络安全相互交织,必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和把握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从整体上全面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三、维护网络安全必须力避消极封闭的心态和做法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安全战略无外乎积极进攻、积极防御、消极防御,这三种战略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国情、国力和国际环境。一个国家安全战略一旦选定,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也不会一成不变,会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变化进行调整。综合中国现在的国情、国力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考虑到互联网的特点和趋势,消极防御和积极进攻的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战略显然都不符合现阶段的实际,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战略目标,不应该是中国的安全战略选择。比较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积极防御的网络安全战略,既要避免咄咄逼人、四处出击、四处树敌并过早地、不适当地与世界主要力量正面对撞;积极防御的网络安全战略更要努力避免在全球化的世界和开放的网络空间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高自大,甚至将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搞成彼此隔绝、封闭自守的局域网、“小灵通”,切断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消极就不敢竞争、不思进取,消极封闭必然导致落后退化,落后退化在一日千里的互联网时代和大国博弈的世界舞台肯定无法保证安全,甚至没有生存机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都谆谆告诫和反复强调要在开放合作中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但这种谆谆告诫和反复强调也反映出,我国还有不少人有消极封闭的网络安全思维和做法。面对网络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问题,这些人总想将互联网一封了之,总是将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怀想过去没有网络、安全无忧的美好日子,甚至将互联网视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颠覆中国的利器。殊不知,互联网既是对国家安全的严峻挑战,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引擎。网络安全必须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在积极的竞争博弈中维护,消极封闭必然导致落后退化,落后就会挨打,退化就会被淘汰,最终网络安全根本就无从谈起,更无法保障。
因此,要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必须摒弃消极封闭的网络安全观念和做法,以开放合作的思维理念和适当进取、有所作为的积极防御战略,积极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网络治理体系变革,在互联互通、开放竞争的环境中维护中国的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网络强国的奋斗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百年梦想。
(王国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刊载于《电子政务》2017年第2期,转载引用请注明。
以法制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构筑网络强国——《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解读[J].电子政务,2017(2).
责任编辑:xiongwe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