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电子政务》2016年第6期,转载引用请注明。
建设网络强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指南——《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体会[J]. 电子政务, 2016(6).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置于当今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之下,结合我国互联网事业的丰富实践,作出了系统性论述,为中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网信事业的目标、网信工作三大任务和做好网信工作的两大抓手。讲话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涵盖了网信工作的几乎所有重大议题,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指导网信工作实践。这里重点就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第四个问题,即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做了非常精辟、非常透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这是关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关系的基础性、战略性论断,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相关问题论述的连贯性表达,洋溢着辩证法,充满了大智慧。早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2016年的这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提升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凸显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和至关重要性。实际上,在讲话的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说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然而,事物经常具有两面性。“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网络信息技术和设施也不例外。由于互联网的基础性和广泛性,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强连接性特点,“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引擎,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巨大挑战。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如何扬长避短,防控风险,保障网络安全,如何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问题,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造福人类,让网信事业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给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精辟的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和发展观。正确的安全观和网络安全理念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网络安全与发展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即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这个论断的提出,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状况、我国国家安全态势和全球技术发展变化趋势所作出的准确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网信领域的体现。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和广泛性,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类失去网络,世界将会怎样?”我们不可想象,假如现在网络彻底停摆或出现全局性、系统的安全故障,社会经济的运行、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网络安全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广泛性,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构成,不能将网络安全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
二是动态性,即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单纯依靠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和做法已不合时宜,因此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要预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定网络安全战略,随着网信技术的发展进步调整和部署网络安全策略措施,因变而变,与时俱进,与网共舞,在发展变化中做好网信工作,保障网络安全。
三是开放性,即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是互联互通,不可能把互联网封闭起来,把中国与世界隔断开来保证网络安全。因此,必须立足于开放的环境,必须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中积极交流合作、互动博弈来做好网信工作,保障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四是相对性,即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要有网络,只要网络是开放的,就会有风险,就会有网络安全问题。安全是相对的、适度的,世界上没有没有绝对的安全。因此,要立足基本国情保障网络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草木皆兵地追求绝对安全。只要做到对网络安全风险心中有数,把握网络安全风险演化特征,做好预防,及时识别和控制,网络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可接受的。
五是共同性,即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互联网开放互联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是共同的而非孤立的。不能一个国家网络是安全的而其他国家网络不安全,也不可能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部分人不安全而其他安全。因此,互联网安全的维护,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全世界每个国家、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同时,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不能只是“网信办”唱独角戏。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起责任、肩负起使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推网信事业发展。
理念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论述,以及近年来关于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新的、完整的、富有远见的安全观,这些论述厘清了国内外关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的许多错误认识,回答了国内外网民的一些重要关切,为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为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启迪和行动指引。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阐明和提出的网络安全观,以此来理清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指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把这些工作做好、做扎实,我国的网络安全和网信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就有可靠保证。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基础。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引擎,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利器。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互联网,秉持开放合作的互联网思维,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信事业服务于人民,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汇聚天下英才投身网信事业,众志成城,协同攻关,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建设好维护好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就能够保障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就能够让互联网更多更好地造福世界、造福人民,更好地服务于治理现代化、服务于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目标。
(王国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刊载于《电子政务》2016年第6期,转载引用请注明。
建设网络强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指南——《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体会[J]. 电子政务, 2016(6).
责任编辑:xiongwe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