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王国华教授做客创新研究院第三期“交叉学科名师讲堂”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05-31 】

5月25日晚,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在创新研究院恩明楼一楼报告厅为在校研究生、博士生做了一场关于网络时代的舆情与公共治理的讲座,他诙谐生动的演讲令在场学生受益匪浅。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王国华教授的魅力,深层次的理解网络时代的舆情与公共治理。讲座一开始,他首先介绍了网络时代的特征和意义,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与日俱增,呈现出两多两低一长的特征,也就是年轻人多、底层、边缘群体多,学历低、收入低,上网时间长。因而,网络也几乎成了唯一的表达渠道,互联网正在开创新时代,构建新社会,创造新生活,互联网成为了社会传播、言论表达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舆论已对现状和当局构成全面挑战,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王国华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网民使用的网络媒介繁多,像微博、博客、BBS、新闻跟帖、QQ群。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网络媒介,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无所不在的网络对政府、政策、民主、公共治理有怎样的影响?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入第二讲网络时代的政策与民主。第二讲中,王国华教授首先讲授了网络时代的政策问题。政策决策如何体现民意?如何做到执政为民?由于公众的表达渠道集中拥挤到网络中,再加上网民的低层次化、低年龄化,所以多数网民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偏向情绪化和片面化,常常产生质疑和消极批判倾向。理性表达和理性判断较为欠缺,最终导致“政策正向误读”和“政策反向误读”。接着他对中国情境下网络对民主的影响做的详细的阐述。互联网加速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增进了公民政治话语权,推动中共执政能力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的看网络民主,不能过分高估网络对于民主的影响。比如:网络民意和网络行为具有局限性,容易助长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

演讲的最后,王教授总结说:“不能简单地认为网络提供了一种民主协商的空间、网络提供了投票便利性及参与渠道,而要深入到网络所造成的民众的生活、生存及行为方式,深入到民主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或条件,来分析网络对民主的影响。”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的举手提问,王教授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一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为交叉学科名师讲堂题词,希冀同学们:把握网络舆情,致力社会和谐。创新研究院第三期“交叉学科名师讲堂”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ge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