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至17日,“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副校长邵新宇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26所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青年学者在论坛上宣讲论文。
9月1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主持。副校长邵新宇教授代表华中科技大学首先致辞,他指出,互联网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网络空间的有序运行,因此,此次论坛的召开,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他期待赴会的诸位专家、学者多走走、多看看,与会的各位青年才俊多交流、多切磋,充分利用此次论坛所提供的平台和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术魁教授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研究生学术培养一直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点,网络舆情研究将是学院未来几年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之一,我校研究生院和学院会大力支持此类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并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组部“”入选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蓝志勇教授、新华社云南分社徐玉长副社长、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代表与会专家致辞,他们对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具有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精神高度赞扬,并对学院舆情信息研究的未来充满信心。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主题学术报告。新华社云南分社副社长徐玉长结合长期的网络舆情实践工作,作了“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的实践分析”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政府应以更加开明积极的态度面对大众舆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的视角进行学术报告,认为政府应让民意真正成为社会政策制定的取向、基础和检验标准。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作了“膨胀性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的报告,他呼吁专家学者重视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方面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所长夏征宇教授作了“新媒体与社会安全的报告”,阐述了网络时代新媒体所表现的形式及其本质。
9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进行了分组学术研讨。学术研讨共分为8组,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名青年学者就网络舆情理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微博等新媒体传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与防控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鲍静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所长夏征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毕宏音副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开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钟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小安博士对研讨进行了点评。点评专家表示,参会青年学者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是舆情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同时,专家们也坦诚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期望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更加严谨、务实、敢于挑战权威。
9月17日上午,主题研讨结束后,举行了闭幕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鲍静教授首先致辞并做了学术报告,她指出,舆情信息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是行政管理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深入做好网络舆情研究,对于发展行政管理学科、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曾润喜汇报了此次论坛开展的总体情况,并对所有参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王国华教授宣布获得此次会议论文一、二、三等奖的名单,并给获奖者颁奖。
此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研究生会(博士分会)承办。是我校研究生院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交叉,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有效实践。此次论坛的参会代表专业涵盖了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真正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责任编辑:fe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