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第二届“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高峰论坛在我院举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1-01 】

12月29日上午9时,第二届“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我校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杂志社共同举办,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庆国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张锐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钟瑛教授,《电子政务》杂志社社长张建辉、主编宋文好,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晓林教授、党总支书记马东卉、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以及其来自其他高校的学者、研究人员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探讨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的相关问题。本次论坛采用圆桌研讨会和大会交流的方式进行。

首先,徐晓林院长代表学院对来自行政管理协会、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冒雪前来参加此次论坛表示了诚挚和热烈的欢迎!他认为本次在我院举办的“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的学术水平和参会人的科研能力均彰显出这是一次小规模但具有高规格、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学术探讨论坛。徐院长强调,当前虚拟社会治理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上升为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本次论坛的举办响应时代号召,切合时代主题,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力图引导该领域的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努力探索虚拟社会管理创新途径,推动虚拟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以《创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诗意的开篇之后,他高度评价了我院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学术成就,并指出信息化与国家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虚拟社会管理和实体社会管理有着共同的特质,两者统一于社会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用具体的标准去刻度普通民众对于政府的满意度,其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权力制约机制。“3+1”机制形象的概括了高会长的观点,即权利性质、人员素质、治理品质和外部意见的收集整理决定了整个机制的有效运作。孟庆国教授以“官员微博”这一热点问题引出大家对于官员微博行为的思考。张锐昕教授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视角审视风险。钟瑛教授突出传播学的重要特征,阐述主流媒体网站在虚拟社会中的地位。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向参会者描述了中国互联网结构特征,从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网民的状况,并提出了中国独特的网情,现代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社会加速分化,矛盾越来越凸显,中国的网情呈现“两多、两低、一大、一长”的特征,并在这种国情下分析了其中的社会政治意义的研究成果。王国华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网络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政治意义,他认为网络催生了透明时代、透明社会,造成文化思想的破坏与创造——解构化、去中心化和颠覆化等。王国华教授最后总结到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影响是一种双刃剑效应,它的积极影响在于其作为一种减压阀和助推器的作用,消极影响在于其作为放大器和反应炉的危害。

参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聆听完专家们的各番观点后,也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以方付建博士为代表的19位高校老师、博士和硕士先后发言,展示其在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方面的学术心得,随后点评嘉宾孟庆国教授、张锐昕教授和钟瑛教授与其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就其论文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学术观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点评。点评专家和与会代表的深入交流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令现场气氛愈加活跃。

论坛接近尾声,徐晓林院长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致闭幕词,从论坛主题的选取角度、研究成果反映的研究方法、参会学者的学科背景、点评嘉宾的认真态度四个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表示此次论坛为国内学者在网络舆情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期待今后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学者在该领域更为深入的学术探讨。最后徐院长还亲切的向在场各位表达了对参与本次活动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责任编辑:xiongwe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