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国华教授率“互联网+政务服务”课题组成员一行7人到武汉市交管局进行调研。在武汉交管局办公室宛科长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参观了武汉市交管局“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中心,听取了交管局负责同志的讲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一、听取交管局警务指挥室情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交管局“互联网+交通”建设的整体概况
从2013年起,武汉交管局针对武汉市交管工作“九大难”问题(缴纳罚款难、驾考难、行车难、事故处理难、停车难、见警难、车检难、查询难、投诉难)积极与腾讯、阿里等企业合作,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平台。为了打造智能交通,武汉市交管局积极推行智能交通1118工程,即通过一云、一端、一网及八大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管理的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武汉交管局利用阿里云的技术优势,建设起了“武汉交管数据云平台”,实现了交警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PGIS电子地图将九种实时数据用一图展示,实现了路网智能化管理。在“一端”建设中,武汉交管局通过警务通、执法记录仪、酒驾快速排查仪、数字电台的建设,及时采集、传输来自基层执法人员的信息,并与云平台、八大应用系统相互关联,形成了闭环的数据流、业务流和管理流。
基础系统的建立,为武汉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台支持。目前武汉市交管局已建立了分工合理、渠道多元的“互联网+交管服务”平台,这其中包括政务网站(武汉交管网)、移动端应用(易行江城)、政务微信、支付宝服务窗、官方APP、政务微博、微信订阅号七大平台。工作人员向调研组重点介绍了武汉交警的政务微信、支付宝交管服务、“易行江城”官方APP三种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及服务清单。微信公众号“武汉交警”目前已具备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办事指南等三大板块37项功能,拥有用户100万,注册绑定驾驶证和车辆的用户已达到80万人,账号日均访问量50万。通过“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简易的程序办理违法罚款缴纳、轻微事故网上全流程处理、驾驶人审验、驾考预约、网上办事等业务。这些办事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掌上业务办理、信息查询、警民互动、出行服务的功能,使广大民众动动手指就能把事办了。
之后,警务情报中心的工作人员从自身工作出发,讲解了武汉交管局对民情、民意的收集、反馈工作。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搜集来自122报警台、微博、论坛、市长热线、局长信箱等等各个渠道反映上来的信息,进行研判、汇编,再推送到“武汉交警”微信内部订阅号中。利用“交通警情”、“舆情汇编”、“特别关注三个专栏,全市3000名交警每天都能收到“武汉交警”推送的三大板块信息,从中了解到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意愿以及警情、舆情,并由此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
二、观摩武汉交管局指挥调度中心在指挥调度、智慧交通、出行服务方面取得的进展
通过整合阿里、高德的行业数据、公共数据和交警数据的6类数据,武汉交管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实现了3大类共11项便捷功能。一是交通信息实时采集,主要包括路况信息采集、热点商圈路况监测、异常事件报警。二是堵点、堵段分析研判,包括路网拥堵延时指数、异常拥堵排名、拥堵分析、分区分类数据综合研判分析。三是交通管理手段拓展,包括大型活动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区域交通引导方案)、交通事件发布、管制信息发布并在图上标注。基于这三大项功能的应用,武汉市交管局可以向广大群众发布实时交通路况(路况发布频率每2分钟发布一次),引导市民畅通出行,如提供个性化避堵导航,还可以及时提供交通安全的相关信息,提示事故多发路段、交通管制情况等。在武汉交管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数据系统中道路准确率由原来的80%提升到了95%,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准确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从少数主干道扩展到全市域路网;交通信息的受众从41万增长到300万用户。
通过交通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武汉市的交管工作形成了新机制、新战法,同时也为群众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主要体现在指挥调度方面的四点优势:一是看的见。市、区两级交管指挥中心通过该系统和视频监控,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堵情和交通异常状况。二是调得动。两级指挥中心运用集成指挥调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调度警力到场处置,路面民警通过手机实时在线了解责任路段的道路情况,及时发现堵情,赶赴堵点进行处置。三是分析准。通过对周期性堵点、堵段的大数据分析,查找堵源、分析堵因、改善堵点,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调整信号配对、优化勤务设置。四是处置得快。通过数据系统考核交通大队排堵保畅、事故处置、信号配对等工作效果,提高了处置速度和水平。
三、与武汉市交管局负责同志就武汉市“互联网+交管”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座谈交流。
王国华教授代表调研组再次对武汉交管局同志的热情接待表达了感谢,并重申了此次调研的目的:通过深入学习、了解武汉市交管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情况与经验启示,为湖北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调研组希望了解的问题如下:1、武汉市交管局微信公众号、交管APP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情况;2、武汉市交管局发展互联网+服务的法律支持及法律方面的问题;3、开展互联网+服务对市局管理绩效、以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4、武汉市开展电子交警、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经验启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和下一步计划。
武汉市交管局办公室周新华主任结合武汉交管局建设情况及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坦诚、耐心的回应。他在前面其他接待同志对武汉交管局互联网+交通管理、服务介绍的基础上,对调研组成员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补充。
周主任介绍道:武汉市交管局紧跟“互联网+”建设形势,推进交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方便化便捷化首先是在思想上进行了转变。要解决武汉市交通的“九大难”问题,就要努力在改变市民的交通出行习惯和以治理理念实施公众治理模式上下工夫。周主任谈到,从事交通管理工作20余年,在改进交管工作方面,首先要接受治理理念。就是要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让群众利用新媒体积极为排堵保畅建言献策,使治理城市拥堵的模式由部门主导向公众共同治理转变。在群众参与的同时也让市民通过手机端查询出行建议、查看定制路况,“时空无限”地办理各项交通政务业务。紧接着,周主任介绍了武汉市交管局在推行“互联网+交管”建设的几个方面:
政务服务。武汉市交管局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从PC端开始的较早,且业务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但是由于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连通的不足,规费、罚款缴纳等方面的业务始终是交管服务方面的短板。随着移动端的迅速发展,腾讯微信、阿里支付等移动支付的发展完善,武汉交管局面临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契机,许多难以在线上完成的业务,也都可以全天候在线办理。目前,在涉及行政许可、服务项目等方面的业务都已实现全部上线。去年底,武汉市交管局就做出计划:与老百姓打交道的37项政务服务项目全部都要以“互联网+”的形式实现在线办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要保证业务办理的上线率、线上率和满意率。武汉市交管局提出要做到上线率100%,即:与百姓相关的37个服务项目要全部上线;线上率95%以上,完成每一个服务项目所需的程序都能够在线上完成,有个别必需要到窗口操作的也要在线上给予指明;满意率95%以上,主要指群众对线上业务办理的满意度。对群众满意率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线上办理方便不方便、程序简单不简单、工作人员态度好不好等方面。
交通出行。武汉市交管局与阿里、高德合作,在交通出行问题方面的解决分两步走,有效的缓解了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通过实施发布交通路况、引导市民畅通出行、及时提供交通安全信息,武汉市交管局去年在解决行车难的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交管局将重点在停车难方面加大投入、下大力气解决。目前,武汉市交管局已经组织力量对全市道路停车位进行了清理,制定4位数停车位编码,分区、分时、分类设置路内停车位。智慧停车诱导系统的建立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关键。通过多方数据融合,利用高德导航,把行车与停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路内与路外相结合,与支付宝对接,建设起集诱导、管理、收费一体的智慧停车系统。高德地图及路面诱导屏实时动态系统的应用,能够实时显示周边停车位情况,引导群众就近停车,减少寻位时间和路途消耗。目前该系统已经接入400家停车场,年底将扩展到3000家停车场实现智能停车。
交通管理。武汉市交管局通过建设高德地图数据交管后台,实现了数据互联、流程互通、结果共享、隐患共治。遍布全市道路的电子信息采集设备可以将路面状况、行车状况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路面数据的收集甚至可以精确到每一辆机动车驾驶、副驾驶位置的情况。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交管部门可以准确的得出路面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可能的出现的原因等等,从而进一步作出应对措施。
目前“互联网+交通”的建设也大大的提高了武汉市交管局对内管理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警的执法行为全部在线上进行,查询、开罚单、处理事故等都可以通过民警手中持有的PDA执法终端实现;第二,民警培训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关于交通执法的课程、信息、知识全部都能在移动终端获得,民警通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就可以完成自我培训;第三,依据执法数据实施对警员的绩效考核。PDA执法系统、执法记录仪、智能酒驾监测设备、单兵数字电台的应用,实现了执法数据实时上传,后台集中管理。每一位警员几点钟上班、处理了多少事故、开出多少罚单等数据都通过其手中持有的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到后台。这样以来,局长就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大队的执法情况,每个大队也能够知道执法中队处理事件的多少、执法质量的好坏。执法大数据的收集、应用,大大加强了对每一个民警的管理、监督与考核。针对王教授提出的民警持有执法终端时间的问题。周主任明确表示,每个民警持有的终端会一直跟随该警员,每个警员的个人情况都会事先在系统中报备,因此该系统也能够对多样的个人情况也进行灵活的应对。
法律支持。针对调研组提出的武汉交管局在进行“互联网+交管”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周主任谈到:在推行每一项新政策、新服务之前,交管部门都会进行仔细的前期调研,通过政法部门、职业律师等智库支持进行法律论证。在“随拍”上传的问题上未出现法律纠纷问题,而对于事故等随拍上传的照片后台会认真、仔细的进行甄别、筛选,并不作为直接的证据。
责任编辑:xiongweiqiang